十二五光熱發電或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
2011-11-02 15:23 來源: 作者:
最近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公開場合講話指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,太陽能可能呈現出類似風能在“十一五”期間的高速發展態勢。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馬重芳表示,光熱發電是可再生能源領域繼風電、光伏發電之后的第三個科技神話。
而目前光熱發電產業現狀如何?光熱發電能夠向風電的發展尋求哪些精神財富?科技部首席科學家黃湘接受了采訪。
風電為光熱發電提供鏡鑒
黃湘表示,化石能源發電是一種可控的發電形式,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,絕大多數是不可控或有條件可控的發電形式。風力發電的歷史對太陽能利用提供了很多參考。
黃湘指出,風電就是一種典型的不可控發電形式,用風力發電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,風電輸出功率隨風力的變化而變化。電網的接納是有限度的,隨著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的增加,電網的消納將越來越難。這兩年全國風電運行小時數不斷下降,就是不得已棄風造成的,這種狀態會由于風電裝機容量的增大而越來越嚴重。近來,氣象預測法提高風電并網規模,風—光—電互補的形式和分布式等技術的應用,就是為了解決風電無序上網的難題。但是,這些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大規模風電上網的境況。一些有識之士也提出采用風電—壓縮空氣儲氣的方式,用來調整風電的波動,使風電上網比例進一步增加。
黃湘認為,將來太陽能發電普及了,這一困難也會出現。因為太陽能發電過程輸出負荷和電網負荷的波形基本吻合,即電網出現最大負荷時,也是太陽能發電的最大輸出負荷時間。因此,如果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發電的發展規模類似當前的風電時,電網對太陽能發電的容納程度會大大高于風電;其次,太陽能的利用要解決連續發電問題,即晚上如何發電,太陽能熱發電通過儲熱和延時利用,將白天的太陽能用于夜晚發電,這就是近10年國際上和中國正在積極技術攻關的難題。國際上在中小型機組上應用已經成功了,中國要加緊努力。
“這種儲熱—延時發電的技術,在熱電轉換過程中是效率最高的發電形式,與電能—壓縮空氣轉換、抽水蓄能等相比,具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低的制造和運行成本,這一點決定了太陽能熱發電具有的研究價值。”黃湘強調說。
太陽能儲能發電的最佳形式
“最佳的太陽能儲能發電形式尚未被證實,現階段大家正在探索和尋找。”黃湘介紹說,要解決儲能和發電的最佳結合,研究重點要放到發電介質上,目前蓄熱介質有蒸汽、導熱油和熔融鹽等,而儲能采用蒸汽成本太高,技術上已證明是不經濟的。全球各地的太陽能電站實驗過各種形式,比如以蒸汽為介質的無蓄熱發電,導熱油為介質的無蓄熱、少蓄熱發電,熔融鹽為介質的大容量蓄熱發電。其中采用熔融鹽蓄熱的有西班牙Andasol1電站可儲熱7.5小時發電量,意大利Archimede和西班牙Andasol電站可儲熱15小時發電量,目前均已經投入運行,后兩座電站可連續24小時發電。
但是,目前用于太陽能熱發電的熔融鹽,在運行溫度范圍內,常溫下為固體,到達一定溫度(如200度左右)成為液體,這就給電站運行帶來了安全隱患,我們需要找到液態熔點更低的熔融鹽,國內學者已經研究出熔點接近100度的熔融鹽。